丁4 诗歌和智慧书总论
一. 本课目标。
诗歌和智慧书的中心内容,同样是围绕主耶稣和他的救恩。我们必须牢记这一主题,站在一定属灵高度,从整体内容来得到应有的信息和亮光。传12:13
二. 预习部分。
1. 背出诗篇中的任意三篇。
2. 思考题。
(1)不少弟兄姊妹喜欢诗篇,因为可以找到抒发自己感情的内容,你觉得这样读诗篇合适吗?
(2)有些弟兄姊妹每天读一章箴言,以此作为生活中行事的指南。这样做有哪些不合适的地方?
三. 讲课部分。
1. 诗歌和智慧书简介。
2. 正确认识各卷主题信息。
附录:各卷主题和分段分卷。
四. 讨论部分。
1. 撒但从哪些方面攻击约伯?你觉得他最不容易胜过的,是撒但从哪方面来的攻击?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?
2. 雅歌书中提到女子对良人的爱,是随着她生命的成熟,而有多方面的长进。课文内提了几个方面,试寻找更多这方面的改变。
大纲:诗歌智慧书总论
一. 诗歌和智慧书简介。
1、诗歌是指诗篇、雅歌、耶利米哀歌,以文字体裁作分类。这类体裁的特点是便于抒发感情。
1)我们查考诗歌,首先要找到它们的感情主题,圣经里的诗歌感情抒发,都是以神为中心和目标的。如雅歌的内容是要表达我们和主之间的爱情,耶利米哀歌是表达先知因百姓终不肯悔改归神的悲哀。
2)我们常喜欢借诗歌来抒发自我感情,以至把诗歌内容作自我中心的理解,造成误导;使诗歌真要带给我们的真理信息被忽略。
2、智慧书是指约伯记箴言传道书,以探讨人生哲理为主题。但它们却分别表现出人对智慧不同运用。
1)伯32:1 约伯记表明当人自以为有智慧的时候,一定会自以为义的。
2)箴9:10 箴言向我们显明真智慧是从神得的,不是靠自己学的。这智慧就是耶稣。
3)传12:1 传道书指出世上的智慧或能带给人今生的福乐,但认识主才是真智慧。
3、传12:13 诗歌和智慧书的真理信息往往包含在它的整体内容内,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才能正确理解,得到真正的教导。在引用个别语句时,需要格外谨慎。
二. 正确认识各卷主题信息。
1. 约伯记。
1)背景介绍。
(1)1:1 乌斯、提幔都在以东,哀 4:21,俄9 约伯和他三个朋友都不是以色列人。
(2)1:5 约伯作为家长自己献祭,是律法以前的作法。
(3)在与三个朋友对话中,没有提到律法与诫命的要求,局限在今世报应的认识上。
综上三点所述,当时可能还在律法时代初期,律法的要求尚未传到以东地。
2)主题内容:受苦的原因。6:29
面对今世报应的观点,约伯无法解释自己的遭遇,在辩论中迫使他作出进一步思考,在今世报应之外,是否更有来世的审判。19:23-27, 16:18-21, 23:3-4
3)2:11-13 家人喋喋不休的折磨,亲友友情的煎熬,可能是来自魔鬼更难胜过的诡计。
4)约伯自己,他三个朋友、以利户和神对约伯的遭遇各有不同回应。
(1)8:4 约伯三友是要来安慰他,但坚持报应的观点,他遭灾不是他自己有罪就是他儿女有罪,所以认罪是唯一途径。
(2)19:26-27 约伯坚持自己不比他们或别人坏,要说报应,别人更应当受报。在辩论中迫使他考虑在报应外,是否来世还会有审判。
(3)33:8-12 以利户没有提约伯遭灾的原因,只是指出即使遭灾也不能埋怨议论神,宁愿受苦也不可得罪神。36:21-22 这一观点没有受神的指责。
(4)38:1-2 神没有直接向约伯解释他遭灾原因,但以自然现象和动物本能显示神独行大事的权能(38章)和慈爱心意的创造(39章)。对动物尚且如此,何况对人呢。
5)42:7 约伯和他三个朋友对神都不失敬畏的心,但却因自以为义,自以为有智慧,以至被神责备为愚妄。42:8所以在引用个别语句时,要有其它经文的印证。
6)林前3:19 这句以利法的话,伯5:13 指出人性的败坏;是可以找到其它经文为印证的。太11:25,罗1:22
7)这是作探访事工最好的教材。
(1)当探访在患难病痛中的弟兄姊妹时,目的是安慰勉励,不是训斥指责。
(2)伯6:14 不论被探访者是在病痛忧伤中,失败软弱中,以慈爱待他是不可或缺的原则。
(3)可以委婉提醒“反省”的重要,但不可坚持遭遇的患难病痛一定是因罪而有。
(4)当无法解释遭遇原因时,应当指出,宁愿遭遇苦难也不可埋怨神、得罪神。
(5)我们所知有限,神独行奇事,虽无法明白原因,仍当信靠顺服,他必有美意。
(6)怎么样都不可怀疑神的大爱,他对所造的一切都显出慈爱,何况我们是他儿女。
(7)伯42:7-8 虽然约伯三友是出于好心,用意是想帮神说话,要人认罪也不能说是错,但神却怒气向他们发作,必须献祭赎罪。今日教会中习惯把圣经当菜谱,真理按需裁剪,借圣灵名义随意向人作应许承诺,以己意当神意,用祷告号令神,似乎是好心,却造成严重误导伤害的人,必须从中反省认罪,看到自己愚妄的罪责。
2. 诗篇。
1)内容提要。
(1)全书分为五卷,1-41,42-72,73-89,90-106,107-150。以大卫的作品占多数,最早的是摩西所作第90篇,最迟如 126篇,明显已是被掳后归回时期的作品。
(2)在各卷间有重复的情况,如14与53篇,70篇与40:13-17,57:7-11与108:1-5,60:5-12与108:6-13。但在同一卷内没有重复的,所以这五卷应是当时流传的五个不同诗集。
(3)卷一都是大卫的诗,内容多是感谢神在患难中的拯救,反映他早期漂泊逃亡生活中对神仰望依靠的心志。当我们读的时候,也能从中得安慰和力量。如第23篇。
(4)卷二是名为‘大卫的祈祷’祷告集,在被掳的民中流传。72:20?
A、前面几篇都是可拉后裔的诗,可拉在摩西时因反叛而灭亡,但他的子孙没有参与反叛,而且成为敬虔的一族,其中有撒母耳。代上6:27
B、可拉后裔的这些诗,应当是被掳时期的作品,诗人怀念过去,求神救他们从苦难冤屈中胜过仇敌,如第42、43篇。
C、50:13-14 亚萨原是大卫分派负责歌唱的人,代上15:19 但很多亚萨的诗内容反映出 当时已亡国被掳,所以实际这些诗应是亚萨子孙所写。像这里说到虽然没有献祭的地方,但神不在乎牛羊的祭,更要紧的是以感谢为祭。
D、后一半是大卫的祈祷诗,内容是求神拯救他胜过仇敌,从胜过自己这最大的仇敌开始。第51篇
(5)卷三有几篇诗是描述他们归回和重建圣殿的情形,如84、85篇;基本都是可拉和亚萨后裔所写,内容反映他们回归的喜悦,和对以往惨痛教训的回顾。
(6)卷四和卷五内容连贯相仿,107:1 都是以感恩赞美为主题;因神慈爱奇妙的作为称谢他,因神公义至大的本性赞美他;使全本诗篇在对神感恩赞美的高潮中结束。
2)中心主题: 诗人在写作时都是有感而发。我们很容易把诗篇用以抒发自己的‘同感’。但神的目的,不是要给我们借诗消愁,而是有更重要属灵信息的。
(1)诗篇内容不是一个整体(但不是没有中心主题);我们读的时候,比较容易随诗人不同心情和体验,得到随感式的教训和反省。不论怎样感受,不可忘了尊神为大,以神为乐,向神仰望的真理原则。
(2)启19:10 基督是全本圣经的中心主题,诗篇也不例外。围绕以基督为中心的解释,才不会偏离中心题意。
(3)诗22:12-15 对主受死的诗意表达,目的不只是预告,更是作内心世界的描绘,加深我们对主感受的认识体验,补记叙体的不足。
(4)诗13:1 感受不一定符合真理原则,事实上神从来没有忘记我们;但神能体恤人在痛苦中一时的叹息。所以我们只能有限度地抒发同感,更不能忘了应有的真理认识。
(5)诗 137:7-9 我们从诗的整体内容,可以看到诗人是在极度受压下,流露出一时怨忿的强烈民族感情;不能作为个人仇恨报复的依据。
(6)诗43:5 对这类反映诗人一时感受的诗,必须从整体内容,认识诗人心路历程的全过程,最后回到合乎真理的认识。
3. 箴言。
1)1:1-6 箴言的意思就是规劝的话,但本书不是一般的劝人为善教导,而是劝人领受智慧,作智慧人。
(1)8:30 本书所指智慧是有位格的创造者,是本书的主角。
(2)3:21-22 智慧要作我们的生命,使我们成为‘智慧人’,从生命改变开始;不只是‘有智慧’的人。
(3)4:5 智慧不是学得的,不是天赋的聪明,而是要去得的;得到神的话就是得智慧。
(4)9:10 得智慧的首要表现就是敬畏神、认识神。
2)3:5-7 本书是论到一个‘智慧人’应有的表现,不是一个‘人的智慧表现’。
(1)11:5? 有弟兄姊妹把本书当作劝世文,从中学得做人之道,虽学到了‘义行’,却忽略了更重要的成‘义人’、走‘义路’。
(2)17:24 本书所说的‘明哲’不是教人老于世故的处世哲学,明哲保身;而是指能寻求智慧,仰望依靠智慧的人。
(3)1:32 本书提到和‘智慧人’相对的,是‘愚昧人’;不是因天资迟钝,而是因悖逆神,自以为是。28:26
4. 传道书。
1)王上3:9 所罗门从神求得超人智慧,可惜后来把智慧用在今生福乐的追求上。本书论到的人生享乐,正是他智慧为己用的表现;和他在箴言所说的,是完全不同的智慧。
2)1:17-18 当把智慧作自我中心的运用时,虽然一时也可能达到个人今世的成就,但终究带给人的只是虚空和忧愁;正是本书前十章要说的内容。
3)3:11 神放“永远”在人心中,必须以“永远”来填满。所罗门想以今生短暂福乐来满足,只能更增加他虚空失落感。惟有敬畏神才是永远的。12:13
4)12:9-11 经过人生坎坷的弯路,所罗门终于回到属天的智慧,以神为中心,寻求可喜悦的言语。
5. 雅歌。
1)1:4 本书以爱情为题材,由于我们每个人对爱情都太熟悉了,所以在认识本书时,要谨防作出从人意对爱的解释,背离圣经原意。
(1)1:15-16 爱情的双方是良人和女子(佳偶),女子的同伴称女子为书拉密女,女子也有以所罗门出巡的盛况影射良人。3:6
(2)8:6-7 从这里对爱情下的结语可知,本书所说的爱情,不是男欢女悦的感情奔放,而是深印在心,坚强不屈,专一不变,不计代价的追求。
(3)8:14 从最后女子向良人发出的祷词,清楚说明良人乃是指我们的主耶稣。因此女子就是灵意化的每个信徒,或泛指教会。全书的内容则是反映我们各人或教会和主之间相知相爱的光景。
2)2:7 书中良人对女子的爱是始终如一,没有改变的;但女子的爱则是随着她生命的成熟,而有多方面的长进。这正是本书要我们认识的重要信息。
(1)5:9 女子和良人之间的关系,随着她对良人认识的深刻而成熟。比较2:16、6:3、7:10。
(2)2:10 本书不是描写人间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,乃是良人为寻找同心同行伴侣的过程。随着女子对良人爱情的成熟,她对良人的要求,也从矜持到乐意的转变。比较2:14、5:3、8:5。
(3)1:5 女子对爱情的意义和目的,也从自以为配得良人的爱,到盼望得到良人的爱,到甘心献上自己的爱。比较1:12、4:16、7:12。
(4)4:12 良人对女子的要求是如关锁的园,专一为良人结果子。女子对良人的要求则是从拥有他,享受他的果子,到自己各样果子,都专为他存留。比较1:13,2:3,7:13。
6. 耶利米哀歌。
1)耶20:1-2 耶利米因预言犹大必亡国,无法挽回,而遭到百姓的痛恨,受到自命为爱国先知的迫害。实际上犹大亡国,正是这些先知带头犯罪造成的。
2)耶23:16 这些先知自恃有神对大卫应许,凭己意预言犹大不会亡;其实只是自我想象的道理。这正是今日教会的问题,不是严格按照圣经教导,而是迎合人意,拼凑出自以为对的好道理。
3)耶20:7-9 耶利米巴不得犹大不致亡国,但他必须遵神的命,按神所给的话传。从他写下的哀歌可以知道,当犹大真的亡国,他是比其他人更悲伤的。
4)耶37:12-14 预言不是命令,不需要我们帮忙应验。人都以为传亡国的信息,就是要做出卖国家的事。但耶利米并不需要作任何导致亡国的事,使预言应验。
5)哀1:1 ‘何竟’两字最深刻地道出了先知写哀歌时的痛心,不应发生的事情,竟然真发生在神子民身上!也更是反映出神的痛心。
6)哀3:52-54 先知回顾百姓的恶行,最大的悲哀是他们直到亡国都终不悔悟。哀莫大于心死!这是比亡国更可悲的事,也是造成亡国悲剧的真正原因。
7)哀5:21 即便如此,先知对神仍不失指望,深信神有怜悯,必能按应许使百姓回转。耶29:10
附录:各卷主题和分段、分卷。
1. 约伯记。
1) 主题: 从报应推理的不爽,引出永世审判的认识。
2) 分段:
一. 天上的问答 1-2章
1) 人敬畏神有原因吗? 1章
2) 人敬畏神有限度吗? 2章
二. 地上的辩论 3-37章
1) 约伯是否恶人遭报? 3-8章
2) 至大的神如何行事? 9-15章
3) 报应之外有无审判? 16-26章
4) 受苦时能否埋怨神? 27-37章
三. 天地的对话 38-42章
1) 神借提出的问题显明他慈爱的本意 38-41章
2) 约伯的回答表明他认识自己而懊悔 42章
2. 诗篇。
1) 主题:通过诗人的不同感受,引向对基督的认识。
2) 分卷:
卷一? 1-41篇。大卫的诗,反映他从牧羊生涯到漂泊逃亡一生中,对神的仰赖和因神的拯救而感恩。
卷二? 42-72篇。大卫的祈祷,但有一半是可拉后裔所写。从诗的内容可知应当是流传在亡国后被虏的百姓中。内容偏重求神伸冤拯救和认罪反省。
卷三? 73-89篇。这是回归时期,在重建的圣殿中,歌唱利未人所用的诗集;基本都是亚萨和可拉后裔所写。内容反映对回归的喜悦,对以往惨痛教训的回顾。
卷四? 90-106篇。以向神歌唱称颂为主,第96篇乃大卫初次立帐幕安放约柜时所唱。代上16:23-33
卷五? 107-150篇。120-134篇称上行之诗,是以色列会众守节时去圣殿上山途中所唱。126篇明显是被掳后的作品,故这圣殿当是指所罗巴伯重造之殿。最后146-150篇都以哈利路亚作为开头与结束,使全卷诗篇在充满颂赞声中结束。
3)新约中论及基督引用诗篇的经文:
诗 2:1-2 - 徒 4:25-26 诗 2:7 - 徒 13:33
诗 8:2 - 太 21:16 诗 8:6-8 - 来 2:8-9
诗 16:10 - 徒 13:35 诗 34:20 - 约 19:36
诗 35:19 - 约 15:25 诗 40:7-8 - 来 10:7
诗 41:9? - 约 13:18 诗 45:6-7 - 来 1:8-9
诗 68:18 - 弗 4:8 诗 69:9 - 约 2:17
诗 78:2 - 太 13:35 诗 78:24 - 约 6:31
诗 89:20 - 徒 13:22 诗 97:7 - 来 1:6
诗 102:25-27 - 来 1:10-12 诗 110:1? - 徒 2:34-35
诗 110:4 - 来 7:17 诗 112:9? - 林后 9:9
诗 118:22 - 太 21:42 诗 118:26 - 太 21:9
3. 箴言。
1) 主题:要得真智慧,不只是学智慧的做法。
2) 分段
一. 智慧的必要-是一切追求的根本 1-9 章
二. 智慧的表现-是成为义人的见证 10-15 章
三. 智慧的判断-是贤明君王的责职 16:1-22:16
四. 智慧的运用-是儿女应有的表现 22:17-24:34
五. 智慧的训诲-是讨神喜悦的行为 25-29 章
六. 智慧的真言-是别人同样的领受 30-31 章
4. 传道书。
1) 主题:从属己智慧带给人虚空捕风的感叹,到敬畏神才是真智慧的认识转变。
2) 分段:
一、因人生虚空如捕风而叹息。 1-2章
1. 因事物报应循环而厌烦。 1:1-11
2. 因自以为有智慧却无法改变事情而无奈。 1:12-18
3. 因物质享受带来的虚空感而叹息。 2:1-11
4. 因人不分智慧愚昧都同样下场而烦恼。 2:12-17
5. 因争得财物却给别人享用而不甘。 2:18-26
二、因人无奈和无力感而叹息。 3:1-6:9
1. 人无法象神使转瞬即逝的人生和事物永存。 3:1-15
2. 人世间的不平使人兽无异难逃报应。 3:16-4:3
3. 争名夺利招人嫉妒不如与人同得安享己份。 4:4-16
4. 谨慎言行或能逃避报应。 5:1-9
5. 贪财只生愁苦不如知足常乐。 5:10-6:9
三、真正的智慧是使人敬畏神。 6:10-10:20
1. 帮助人慎终追远的智慧胜过得产业。 6:10-7:12
2. 事物变迁人无力更改是神的主权。 7:13-18
3. 各种罪行非神本意是因人的愚妄。 7:19-8:7
4. 善恶同样死亡虽令人沮丧仍不应自暴自弃。 8:8-9:10
5. 愚昧会坏事只有智慧才能把握机会。 9:11-10:20
四、怎样可得真智慧。 11-12章
1. 切莫任意妄行以为神不审问。 11章
2. 真智慧是从年幼认识敬畏神。 12章
5. 雅歌。
1) 主题:神始终如一的爱,和人爱神的成长过程。
2) 分段
一. 相识 1:1-4
二. 相悦 1:5-2:7
三. 相找 2:8-3:5
四. 相诉 3:6-4:6
五. 相约 4:7-16
六. 相候 5:1-8
七. 相知 5:9-6:9
八. 相爱 6:10-7:9
九. 相许 7:10-8:4
十. 相随 8:5-14
?6. 耶利米哀歌。
1) 主题:哀莫大于心死, 百姓离弃神比亡国更可悲。
2) 分段
一. 城何竟独坐! 1 章
1) 独坐的光景 1-11
2) 独坐的原因 12-22
二. 主何竟发怒! 2 章
1) 发怒的表现 1-10
2) 发怒的对象 11-22
三. 人何竟遭打! 3 章
1) 遭打的苦难 1-18
2) 遭打的教训 19-66
四. 金何竟失色! 4 章
1) 失色的惨状 1-10
2) 失色的缘由 11-22
五. 民何竟受辱! 5 章
1) 受辱的情况 1-18
2) 受辱的指望 19-22 |